在央视《信用中国》专题访谈栏目录制现场,中研颗精密机械(苏州)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监陆惠清的分享,让观众看到了国产高端装备从追赶到技术引领的转变之路。
这家专注于对辊机设计研发的实体制造企业,以匠心深耕对辊机设备技术,打破了该类产品装备技术落后的窘境,用突破性的硬核实力塑造了国产装备的技术领先性,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,成为民族品牌崛起浪潮中一道亮眼的风景。

2008年,怀揣着扬州大学“坚苦自立”的校训传承与“实业救国”的初心,陆惠清踏上了枯燥的技术深耕之路,在中、日、英、德、美等多国企业的技术历练中,他亲眼见证了国产装备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差距,也敏锐捕捉到粉体粉碎技术这一关键赛道的突破机遇。彼时,全球高端制造对高纯、超细粉体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,而核心高端设备长期被国外品牌把控,国内企业面临“卡脖子”困境。这份行业痛点,成为陆惠清携手创始人陆斌创立中研颗的初心——打造属于中国的高端对辊机,让国产装备在精密、高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。
自2018年成立以来,中研颗将“专研深耕”刻进企业行动的每一步,在对辊机细分领域持续发力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技术答卷。其自主研发的对辊机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。辊间隙最小可达30微米,将物料粉碎精度推向新高度,目前已实现2.55微米(D50)的超细粉碎效果,为高端材料生产提供了精准保障;耐高温陶瓷金属一体辊可承受300摄氏度高温,在无冷却措施的情况下能长期稳定运行,有助于缩短窑炉降温时间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避免金属杂质引入的设计,让设备纯度保障达到99.99999%(7N级),为半导体、高纯度陶瓷、高纯石英砂及电池材料等尖端领域提供了可靠的生产装备。这些量化的技术指标,不仅是数字的突破,更是中研颗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的有力证明。
在新能源电池领域,中研颗对辊机将正极、负极材料精准粉碎至超细粉体,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粉碎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;在半导体行业,其高纯度粉碎技术为芯片基础材料提供了品质保障,助力芯片性能升级;在陶瓷、化工等多个高端领域,定制化的对辊机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行业的精密生产需求。凭借这些核心技术优势,中研颗实现了从国产替代到反向出口的生产跨越,产品远销美国、加拿大、韩国、瑞典、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尊重与认可。
行业话语权的构建,是品牌实力的重要体现,中研颗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,不仅参编了国家标准GB/T 45823-2025,也参编了团体标准T/CEMIA 041-2024、T/CEMIA 039-2024,将自身技术经验转化为行业共同遵循的规范,推动其涉及领域的标准化发展。同时,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瞪羚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资质认证,产品通过欧盟CE标准认证,央视《信用中国》栏目的专题访谈更是为这份实力增添了权威背书,让中研颗的品牌公信力持续提升。
“为产品负责、为客户负责、为同伴负责,逐梦星辰,百年传承”,这一企业使命贯穿中研颗发展的始终。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,中研颗始终坚守“专注对辊机单一品类”的差异化路线,在该细分领域深耕探索,将所有资源都投入到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中。从桌面型、实验型、中试型到量产型,从凹槽辊、梅花辊、凹凸齿辊到平面辊等,中研颗构建了覆盖全场景、多需求、多类型的产品矩阵,以技术黏性赢得了客户长期信赖。
如今的中研颗,虽逐渐成长为全球高端对辊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但其不变的,是陆惠清与团队坚苦自立、保持百年梦的小作坊的初心,是对技术追求的匠心,是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的决心。在民族品牌崛起的时代趋势下,中研颗用一台对辊机证明,只要专注细分领域、坚持技术创新、坚守品质底线,国产装备就完全有能力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未来,随着“百年传承”愿景的逐步推进,中研颗必将以更强劲的技术实力、更广泛的品牌影响力,书写国产高端制造的新篇章,为民族品牌的崛起注入更持久的动力。

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 被感动 | 同情 | 囧囧 | 愤怒 | 和谐 | 悲剧 | 高兴 | 打酱油 |
